【写给革命先烈的一封信】青春永不褪色——致李大钊先生的一封信
青春永不褪色
——致李大钊先生的一封信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向党史中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学习,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组织开展“穿越时空的对话——写给革命先烈的一封信”征集活动。党委宣传部将对我校征集上来的优秀作品进行系列报道。
亲爱的守常先生:
您好!又一年春日载阳,遥望窗外,花开锦绣,万木吐翠,思及您1916年春天创作的《青春》一文,念道“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我心有戚戚焉,于是染翰操纸,提笔,著书信。
人们常说“见字如面,纸短情长”,我这个晚辈虽未有幸一睹您的尊容,但今天通过写信的方式来穿越历史的时空与您对话,如此也好。还望您听我讲下去。
您可知否?前几天,您于1924年9月22日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激情演讲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开来。人们都说,这是您生前唯一的影像。视频中,您身穿立领正装,胸前佩戴徽章,主席台上,您洋洋洒洒,意气风发;主席台下,观众欢呼雷动,掌声如潮。尽管这影像短短几秒,尽管这影像并无声音,可我和广大网友们却看得感慨万端、心存敬畏。有人评论道,“听不清他说的任何一句话,但是体内的血液和现场的人一样沸腾了”,“就算隔着屏幕也能感觉到先生的气概”。您瞧,百年前您疾呼“人人奋青春之元气,发新中华青春中应发之曙光”,如今,您这几帧无声的画面依旧能感染众多有志青年,汇聚起磅礴的青春之力。
您可知否?近几月,一部收获无数掌声与好评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精彩上映中。该剧生动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您自然也在其中。无论是您不惜弃学毅然回国搞革命,还是您天安门前慷慨演说《庶民的胜利》,亦或是您与胡适先生争论道“我李大钊愿意当这个急先锋,九死而不悔,虽千万人吾往矣”,我们看得是振聋发聩、热血沸腾,一时之间,青年朋友们都成了您的“粉丝”,亲切地称您为我们新时代的“男神”,有的甚至二刷三刷剧情,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您疯狂“打call”。我想,定是您让这些青年思想有所启发,心灵有所激荡。您对于真理的坚持,对于国家的忠诚,对于民族的热爱,对于青年的厚望,无一不激励着我们,也让我们深刻体悟到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使命与责任。
您可知否?去年新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席卷全球。和您所在的时代一样,那时的中国也面临着一场大考。您曾在《<晨钟>之使命》中讲到,“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您放心,我们做到了。在抗击疫情狙击战中,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许多青年志士不畏艰险、挺身而出,驰援疫区、保卫人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充分展现了青年人的勇气和担当,也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致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所说,“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先生,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您曾预言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早已成真,九千多万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在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中国的新征程。我国青年也踔厉奋发,孜孜不倦,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不竭的青春力量。请您相信,我们定会实现您的“青春中华”之梦想,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因为青春永远不死,因为青春永不褪色!
一位敬仰与怀念您的青年学生
2021年4月18日
作者个人信息:
姓名:史文艺
学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年级班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研1901班
(供稿:党委宣传部 薛涛 编辑:田驰正 审核:王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