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時訊

“仰山講壇”舉辦第四講,鄧寶劍教授作“觀看之道 如何欣賞書法藝術”精彩講座

微信圖片_20241205103919.jpg

12月4日,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書法系教授鄧寶劍受邀來到學校,在圖書館“仰山講壇”為師生作題為“觀看之道——如何欣賞書法藝術”的精彩講座。講座前,校黨委書記解江凌熱情接待了鄧寶劍教授,并對鄧寶劍教授蒞臨我校作報告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校長助理鄭延譜參加講座,講座由圖書館館長張健主持。

微信圖片_20241205103936.jpg

講座伊始,鄧寶劍引用1927年梁啟超在清華大學教職員書法研究會上作《書法指導》演講中的內(nèi)容,即“書法是最優(yōu)美最便利的娛樂工具”以及“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現(xiàn)個性的美”,概述了學習書法的諸多益處和書法在美術上的價值。

講座中,鄧寶劍深入淺出、旁征博引,以王羲之、趙孟頫、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董其昌、智永、懷素等中國歷史上著名書法家的書法作品為例,圍繞書法“四觀”,即知類別、觀形式、明格調(diào)、曉通變四個方面對如何欣賞書法作品進行詳細闡述。在“知類別”方面,鄧寶劍重點介紹了書法作品的類別劃分及賞評標準。在“觀形式”方面,他講解了如何通過觀察書法藝術形式的三個層次,即點畫(用筆、筆法)、結字(結構、間架)和章法(布局、布白)來欣賞書法作品。在“明格調(diào)”方面,他強調(diào)書法是有格調(diào)高低之分的,形式的變化會導致藝術格調(diào)的變化,從而形成質(zhì)與妍、剛與柔、雅與俗等不同的風格。最后,在“曉通變”方面,鄧寶劍指出,欣賞書法作品不能只看一件作品,而應將其放在書法史的長河中,看書法家如何會通古人而又有何創(chuàng)變。

在現(xiàn)場互動環(huán)節(jié),鄧寶劍針對師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現(xiàn)場氣氛熱烈。講座結束后,鄧寶劍現(xiàn)場揮毫書寫“仰山講壇”,并向圖書館贈送墨寶。

此次講座深刻揭示了書法藝術的獨特韻味,彰顯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悠久歷史。與會師生反響熱烈,一致認為講座不僅提升了他們書法藝術的鑒賞能力,還深刻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歷史積淀。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更加敏銳的洞察力發(fā)掘書法之美,共促這一古老藝術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煥發(fā)恒久光彩。(供稿/圖片:圖書館 程紀蓮 徐雙培 編輯/審核:郭輝)

- 分享 -

單周單篇點擊量排名

新聞網(wǎng)各單位用稿量排行榜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