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關注

【奮斗新校區(qū)·人物(六)】苗劍飛:鉆研業(yè)務的新校區(qū)宣傳文化陣地建設者

       【編者按】2021年,我校即將搬遷入住新校區(qū)。新校區(qū)建設凝結了幾代信息科大人的拼搏奮斗、辛勤付出。在新校區(qū)建設與搬遷工作中,涌現(xiàn)出了眾多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跡。黨委宣傳部將推出系列報道,講述新校區(qū)建設與搬遷工作中那些矢志不渝、百折不撓的信息科大人的故事。
       今天我們來講述黨委宣傳部苗劍飛老師的故事。

  

    當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輕紗,城市在晨光的渲染中慢慢蘇醒,一位年輕小伙兒已經收拾好行裝準備前往新校區(qū),開啟緊張忙碌的新一天,他就是苗劍飛。自從開始負責新校區(qū)宣傳文化陣地建設,這樣的狀態(tài)就成為苗劍飛的家常便飯。面對細碎龐雜的工作,苗劍飛總能迅速進入狀態(tài),工作、學習齊頭并進,在工作崗位上無私奉獻著自己。

  認真負責,保質保量建設學術報告廳

  在2021年實現(xiàn)首批師生搬遷入住新校區(qū)是學校發(fā)展藍圖中的重要一筆。作為啟用樓宇中規(guī)模最大的會議場所,建設報告廳迫在眉睫。新校區(qū)配套項目于2021年4月才獲得批復,報告廳的建設隨即進入招投標階段。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都很匱乏的苗劍飛,對編制招投標參數等任務幾乎一無所知,專業(yè)術語聽不懂、申報流程看不懂、文件材料不會寫……然而,即便不時有為難情緒,他依然扛住了壓力,抗住了這份沉甸甸的責任。

  在理清工作內容,確定切入口后,苗劍飛立即投入行動,不懂就問、不會就學。他首先通過請教同事、查閱資料、研究項目申報文本、分析成功案例等方式補習專業(yè)知識,其次將其所學應用于工作,仔細比較供應商提供的設計方案,根據校內外專家意見反復修改打磨申報文本,認真編制招標文件等。每當需要撰寫材料時,苗劍飛經常工作到深夜,十幾次更易其稿,直到合乎要求,自己滿意??粗鐒︼w每天加班加點、早出晚歸,家人開玩笑說:“家里裝修連一塊瓷磚都沒讓你操心過,工作中要讓你補回來?!?他聽了笑而不語,依舊日復一日、不計得失。

  建設報告廳時正值暑假。苗劍飛幾乎每天摩托車騎行30公里到達施工現(xiàn)場,不僅嚴抓工程質量,與多家供應商數次現(xiàn)場勘察,仔細確認設備點位,還同時協(xié)調總包單位,學校建設辦、管委辦、安穩(wěn)處等多個部門,安排好多廠家人員按規(guī)定入校開展交叉施工。腳手架歪了、材質不合格、用電不安全……從組織到協(xié)調,從施工建設到安全保障,苗劍飛操心著工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心里裝著每個人的安危。與他一起參與這些項目的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李萬福告訴我們:“小苗特別能吃苦,也任勞任怨,展現(xiàn)出了同齡人身上少有的沉穩(wěn)和堅定,這么年輕卻有這樣的定力和責任心,確實很難得”。在日積月累的摸索、建設中,報告廳終于在工期緊張、疫情與汛期影響疊加的多重壓力下建設完成,包括音視頻、燈光系統(tǒng)建設,配套桌椅購置安裝,主席臺裝修改造等,令前來參觀的師生交口稱贊。12月18日,新校區(qū)入住儀式在報告廳隆重舉行,苗劍飛呵護著報告廳一點一滴地“長大”,報告廳也見證了學校發(fā)展歷程中的歷史性時刻。

  銳意進取,營造良好的新校區(qū)文化氛圍

  秋末初冬時節(jié),地處北京西北郊區(qū)、周圍幾乎一片空曠的新校區(qū)經常受到風沙來襲。那天的風如刀子般刮在人的臉上,氣溫已經低得非常凍手。就在宣傳欄建址處,苗劍飛正在頂風檢查宣傳欄是否被風吹損,而此處的宣傳欄就是新校區(qū)文化建設項目的一部分。為了在新校區(qū)營造更好的歷史文化氛圍,增強師生的認同感歸屬感,同時為2500余名師生創(chuàng)造安全舒適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在學校的統(tǒng)一部署下,苗劍飛承擔起新校區(qū)文化建設項目,包括設計制作6組藝術造型和20組宣傳欄及其展板,建設3000余平米文化噴繪墻。

  從接到任務到遞交申報材料,苗劍飛只有三天準備的時間;從追加經費到招標、選料、組織實施,苗劍飛跟時間賽跑,不敢耽誤片刻。尤其是在初步確定宣傳內容后,他立即著手向學校相關部門收集照片、文字等素材,并對這些材料進行整理、篩選和加工。在這一過程中,苗劍飛不斷從內容、書寫規(guī)范等方面優(yōu)化方案。對于呈現(xiàn)效果,他更是變成了“強迫癥患者”,思考著實物的大小、色調、布局、圖文關系以及整體效果等方面是否合乎腦海里勾勒出來的樣子。據苗劍飛介紹,在確定標語字號階段,樣本的長度先是從85厘米改成了103厘米,感覺不合適后,103厘米又先后改成了98厘米和99厘米。苗劍飛在細微之處來回琢磨,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比較,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效果。事實上,文化墻噴繪在建址和設立的過程中,也反復被風刮倒,幾次毀損。苗劍飛不分早晚、是否上班,只要有需要就去現(xiàn)場察看。執(zhí)行力、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強是苗劍飛留給同事的主要印象,“他既愿意花心思,又肯下功夫,有想法、有方案,工作起來非常勤奮敬業(yè)”,李萬福告訴我們。

  見證變化,用鏡頭記錄新校區(qū)建設成果

 

  苗劍飛入職后,主要負責校園宣傳陣地管理、學校重大活動的氛圍營造、新聞攝影攝像和視頻媒體平臺運營等工作。他感覺到自身技術水平不夠,于是自學新聞攝影、圖片精修、視頻制作等技能。新校區(qū)建設還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苗劍飛也像敏銳的獵人一樣捕捉著新校區(qū)所有值得記錄的畫面和時刻。他在拍攝中總是對構圖、感光度、快門等參數反復調試,有時候為了拍到好照片,苗劍飛能擺出各種“難掌握”的姿勢。他拿著沉重的機器能上能下、能跑能跳、能舉能趴,成了大家眼中的“孫悟空”。對于成品,苗劍飛總是不惜花時間精挑細選,在需要的時候,還對作品進行精修,力使照片既符合規(guī)范,又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在短視頻盛行的今天,苗劍飛洞察到它對于增強學校宣傳工作效果的重要作用,主動向部門申請開通視頻號、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視頻新媒體平臺賬號,并負責維護和運營,這也成了多方位、全視角記錄、展現(xiàn)新校區(qū)建設實況的重要方式。有些拍攝任務要求全程跟蹤。這往往需要前期策劃、現(xiàn)場踩點,中期實時跟拍、記錄,后期編輯成圖文影像。苗劍飛說:“一張張相片、一個個視頻,記錄著新校區(qū)的階段性成果和變化,我覺得自己是歷史的見證者,十分榮幸,這也是我做好宣傳工作的初心和動力?!?

  如今,加強文化建設已經成為學校空間環(huán)境建設和情感環(huán)境建設的重要內容。信息科大新校區(qū)也必然承載著傳承、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的重要使命。在苗劍飛眼中,新校區(qū)依舊處于邊使用邊建設的階段,宣傳文化陣地建設仍有很大的可塑空間。與時共進何所幸,拼搏奮斗趁當下。苗劍飛感恩自己能與新校區(qū)一起成長,更希望能夠為建設一個高效便捷、信息化、現(xiàn)代化地宣傳文化陣地繼續(xù)貢獻力量。(黨委宣傳部)

- 分享 -

單周單篇點擊量排名

新聞網各單位用稿量排行榜
(2023年9月)